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10月至11月,校团委成功举办以“青春向党 赓续红色基因 匠心筑梦 矢志技能报国”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暨技能文化节。活动精心设计青年“大学习”强思想、青年“大练兵”提本领、青年“大比武”展风采、青年“大品牌”树标杆四大板块,通过深耕思政育人阵地、拓展实践育人渠道、夯实技能育人根基、打造文化育人品牌,将思想引领、实践赋能、技能锤炼与文化浸润深度融合,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在勤学苦练中锤炼过硬本领,在知行合一中践行技能报国使命。
青年“大学习”,筑牢青春信仰
学校坚持把思想政治引领放在首位,将理论学习与价值传承贯穿活动全过程。校学生会成功举办“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青春年少好读书”主题读书季暨读书感悟征集活动。活动精心遴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重要著作作为学习范本,组织团干部、“青马工程”学员组建青年宣讲团,以“青年讲、青年听”的鲜活形式解读理论精髓,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各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差异化学习活动,让思想引领更具针对性与感染力。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以赛促学悟初心 党团精神永传承”党团知识竞赛,通过多环节比拼全面检验选手的理论素养;外国语学院“青春向党 匠心筑梦”英文演讲比赛,将语言学习与红色基因传承有机融合;艺术与创意学院“剪纸传文脉 集福启新程”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传统技艺体验中厚植文化自信。
青年“大练兵”,淬炼青春担当
各学院立足职业教育特色,搭建多样化实践平台,推动青年学子在实操锻炼、志愿服务中锤炼本领、担当作为。“青年先锋岗” 志愿服务成为文化节亮眼名片,校院两级学生会组织志愿者佩戴统一标识,在校园主干道、教学区等重点点位开展文明引导等工作,既保障了校园交通顺畅与环境和谐,更让学生在服务他人中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实践能力。


专业实践活动精准对接人才培养需求,有效提升学生实操能力。能源动力与安全学院将安全教育融入实践,组织学生开展心肺复苏等应急救援技能的实操演练,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智能制造学院“无人机组装体验营”指导学生完成无人机全流程操作,在近距离接触中强化专业认同。
青年“大比武”,擦亮青春底色
聚焦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提升,活动打造多领域、多层次的竞技舞台,让青年学子在同台比拼中展现实力、突破自我。文化与旅游学院“地理风味杯”系列竞技,涵盖调酒、咖啡调制、茶艺展示等项目,选手们在实操中比拼专业服务技能,彰显学科特色与育人成效;智慧财经学院 “妙手点钞” 赛场上,选手们指法如飞完成连贯操作,展现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公共管理学院“思辨青春 智汇公管”辩论赛,围绕“人工智能的发展会提升还是会削弱大学生的竞争力”等时代议题展开激辩,选手们逻辑清晰、论据充分,展现出敏锐的思辨能力。


多元竞技活动全面展现学子综合风采。体育健康学院 “‘致敬传奇’—— 体育精神的‘言’值担当” 主题演讲比赛,选手们结合女排精神、苏炳添“中国速度”等案例,诠释体育精神的时代内涵;轨道交通学院“镜头下的友温度” 摄影比赛,学子们用镜头捕捉校园风光等温情瞬间,在构图与创意的比拼中展现发现美、记录美的能力;建筑工程学院 “以‘职’筑梦,向‘新’而行”演讲比赛,选手们结合自身经历诠释职业理想,以真挚情感传递技能报国的坚定信念;各学院还结合专业举办手工DIY、技能实操等特色竞赛,为不同专业的学子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青年“大品牌”,涵养青春新风
学校注重活动品牌的培育与长效化建设,推动优秀项目迭代升级,形成一批具有辨识度、影响力和育人实效的校园文化品牌。环境与生命健康学院“食在安职丨美食推荐官”活动连续举办三年,成为宣传校园健康饮食文化的靓丽名片;现代服装学院“织就非遗薪火”非遗宣讲活动,通过创新形式推动传统文化在校园活态传承。


公益类与专业类品牌活动相辅相成。校、院两级学生会“我为同学做实事”之“旧物焕新颜”公益行动,倡导绿色低碳理念,传递校园温情;各学院结合专业特色打造的“迷你电动车拼装挑战”“清源讲堂”等项目,也凭借鲜明的学科特色和丰富的活动内容,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育人载体。
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暨技能文化节是学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推动“五育并举”的生动实践。通过“学、练、比、创”有机衔接,既强化了青年学子的思想淬炼与技能锤炼,又丰富了校园文化,更在全校范围凝聚起技能成才、强国有我的青春共识。未来,校团委将持续优化活动载体,深化育人内涵,打造特色活动品牌,扩大活动影响力,为学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本科汇聚澎湃青春力量。(文/范海宁 郑子涵 图/各团学组织)
一审:范海宁 二审:贾亮亮 三审:刘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