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职业教育改革的“风口”,谁能更深入、更扎实地做好产教融合,谁就能占得发展先机、赢得发展优势。
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始终以奋楫者的姿态走在改革前列,积极建立更开放的办学体系,并在日博体育,日博注册领域深度探索产教融合。2018年,学院被评为首批“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典型学院”,并与京东方、国轩高科、海螺集团等518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着力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在促进学生就业、推动产学研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传承非遗文化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新型技能人才
课程上,通过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中不仅融入先进企业生产技术,同时还融入了企业管理、企业文化、职业素养等课程的教育,不断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配性。师资上,成立了“双师型”“双轨制”的教学团队,由校内班主任和企业辅导员共同负责学生的管理,专任教师和企业教师分别负责理论与实践教学,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形成了一支既有理论与实务研究,又有丰富实训与实战能力的教师队伍。实习阶段,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学院建立了相应完备的业务培训体系和解决方案,使学生能迅速适应职场环境、融入工作团队,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化、职业化程度。
不断完善保障机制,持续深化校企合作
学院试点成立了“多专业定向实习基地”,并设立学院和合作企业“双班主任制”,学生在第五学期进入公司进行6个月的顶岗实习。至今,已有近500名学生通过这个基地完成了从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到职业能力、素养的拓展提升,实现了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身份转变。学院在传统校企合作模式基础上“引企入校、引企入教”,共建“校中厂”“厂中校”。先后成立了“安职—天源迪科学院”“安职—水安学院”“安职—奇安信产业学院”。尤其是2019年建立的“安职—奇安信产业学院”,由校企双方各出资2500万元,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招生,共育英才。由校企双方共同成立“产教融合联盟”,商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标准和专业教学内容。“产教融合联盟”的成立,进一步密切了校企关系,促进了产学研合作。此外,学院还建立了“企业教师工作站”和“学院企业工作站”,搭建起校企合作管理和沟通的平台,企业管理层和学院管理人员定期开展研讨会,不断加强校企间的联系,促进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双创”与“订单班”并行,提升学生就业水平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院依托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众创空间、合肥市“张祎创业指导大师工作室”,积极开展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指导。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创业辅导1000多人次,开展企业培训指导20多次、“四送一服”5次、参与各地市创业咨询服务10余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教学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创新创业师资团队积极开展科研,申报了“创新创业指导大师工作室”“创新创业教师团队”“校、企、政协作创新创业实践模式”等4项省级质量工程课题。
积极探索“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根据企业实际,为企业“量身打造”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实际制定教学及实训计划,在二年级学生中选拔品学兼优生组建“订单班”,学生考核合格后,由企业分配从事相应技术工作。
目前,学院铁道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财经商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均与相关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铁道学院与中铁四局、苏州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建了20个“订单班”,合作培养419人;艺术设计学院分别与金诺数码科技、圣都装饰集团等达成合作,合作培养95人;机电工程学院自设立“京东方”冠名班至今,已有4届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为企业创造了896万元的经济效益。机电工程学院和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惠而浦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电子专业和制冷专业3个班165名学生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246万元。此外,学院与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书,组建“奔驰”班;与安徽迪科数金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天源迪科学院”,成立“安职金服班”,近100名学生通过该班完成就业。学院与安徽水安建设集团共建“水安学院”,目前已合作培养85人。学院与安徽宝业建工集团共建“宝业班”,合作培养学生82名。
通过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以及“订单班”人才的培养,学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19年12月,学生就业率达96.53%。
共建共享教学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学院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共享教学资源设备,共同推进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促进校企合作双赢。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协议,合作成立ICT创新实训中心。企业捐赠能够独立运行的价值500万元的“创新开发平台”,用于双方合作专业的教学实践与科研。
教师依托企业提供的实验平台,承接横向纵向科研课题,开展校企合作应用课题研究。同时,该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基地,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的实验教学理念,达到产教融合的效果。2019年,学院共有4项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其中2项为专利转让,2项为技术服务。
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学院利用师资和校舍优势,积极为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学院为中国中铁公司培训作业层铁道工程、测量、试验等技能型人才540名,为中铁四局集团物资工贸公司编写中铁四局物资管理人员培训系列共6本教材。
此外,学院还积极为各类行业、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2019年共计开展26个职业培训类项目,两个政府部门补贴性培训项目,共计获得补贴资金129.53万元。其中,中国制冷维修行业良好操作培训项目共为安徽省内企业培训了574名售后技术服务人员;6个师资培训和其他社会培训项目,共计培训社会人员1153人次。为纺织类、化工类、建材类企业共开展技能鉴定1160人次。
开展文化艺术研究,传承非遗文化精髓
学院自2013年筹建“徽文化艺术研究中心”起,探索实践校内外非遗传承,先后成立了安徽傩祭面具艺术采集与创新设计中心、许平山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非遗“池州傩戏”融入艺术设计大师工作室等研究创新平台。形成安徽傩戏、剪纸等多方位研究体系,共承担20项各类科研项目,发表教研论文24篇。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在产教融合领域的不懈探索与成功实践,不仅驱动人才培养呈现出了整体推进、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也使未来发展的路径更加清晰、更加精彩。